数据给出了另一种P2P“原罪”被反复吊打出真相

| 2月 27, 2021 | 信用安全 | 0 条评论

  早期的P2P网贷因为野蛮被说成有一个刻板的印象 这个词一直跟随着它到现在,但是不管从问题平台占比、涉案平台规模、投资人数、投资金额等量化的数据看来,它最坏的时期早就过去了。这个行业在经历了风险频发、监管收紧、野蛮频发这些阶段以后,一直走向良好的前进之道。

 

  P2P平台忙着为“背锅”金鹿、中晋、望洲财富……线下理财忙爆雷“背锅”,因为坊间把爆雷的线下理财公司与P2P混为一谈,让P2P从业者们叫冤不迭。从业者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杜绝线下理财公司与P2P挂钩,防止线下乱象的冲击。

 

  P2P频繁“背锅”早期野蛮生长的“原罪”

 

  原因有很多关于P2P“背锅”,专业人士表示:“一方面是某些线下理财公司刻意为之。将公司宣传为P2P网贷,公司马上就变成了热门的‘互联网+金融’模式,其实这些爆雷的理财公司,业务都是在线下办理的,网页只起到一个宣传作用。不仅仅是投资人教育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受到P2P网贷在早期野蛮生长时乱象影响,混淆了线下理财公司和P2P网贷平台,误导了部分投资者。”媒体也进行了有偏差的报道,

 

  银豆网CEO在接受采访时称:“P2P作为一种新生业态,各种边界并未明确,一些公司趁机打着P2P招牌进行线下疯狂扩张,导致了投资者对于P2P与线下理财的误解。很多人并不了解P2P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操作流程。”

 

  P2P早期野蛮生长乱象,媒体的偏差误读,投资人教育不够……线下理财的刻意为之,都导致P2P被推至风口浪尖,公信力受损。

 

  资金正持续流入P2P 问题平台占比回落

 

  不论是业务形态还是监管机制,从“规范”到“整治”,监管主体回归,P2P行业经过野蛮生长,逐渐清晰,竞争格局呈现良币驱逐劣币之势。

 

  20164月,据数据统计,正常运营平台为2431家,其中问题平台数量44家,仅占行业整体1.76%。受害投资人超16万余人,涉及资金规模达600亿相较于2016年第一季度线下理财公司爆雷9家(由于线下理财公司数据和信息并不开放,所采数据均为互联网上能统计到的典型爆雷平台)来说,P2P的问题平台占行业整体情况微乎其微,行业发展正趋于规范。

 

  现实的说,随着行业本身的稳健规范发展,投资人对网贷行业发展前景看好,资金正在持续流入P2P,虽然P2P网贷行业开始确实受到了线下乱象的负面冲击。

 

  截止到20164月底,据《P2P网贷行业20164月月报》数据显示,P2P网贷行业历史累积成交量达18881.18亿,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到5478.09亿元,环比上月底增加了8.70%20161~4月累计成交量达5228.97亿,是去年同期累计成交量的3倍。从网贷贷款余额走势可以看出,每月仍然约有300-400亿的稳步增幅。

 

  那么除了喊冤P2P从业者还可以做点什么?

 

  银豆网CEO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作为一个P2P的从业者,首先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,不自保、不自融、不设资金池等,让平台处于一个理性的增长速度,加强信用信息采集、核实、贷后管理、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措施,同时,也要尊重市场原有规律,既能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,又要甄别借款方的资金需求,。”

 

  国诚金融CEO王建章表示:“如果无法高效、低成本地位融资者提供有效服务,那P2P只能是水中捞月。监管层给P2P平台18个月的整期,对规范化的运作的平台而言,是非常宝贵的机会。各平台应切实保护投资人权益,积极进行合规性建设,。”

 

  监管层的频繁动作犹如大浪淘沙,它加快了P2P网贷这个行业的洗牌。使网贷业务能够更加集中地落到有真正实力的平台上,然后促进行业快速良好发展。根据数据看来20164月,有“问题的平台有44家,比二月份下降了8%停业的平台有31家,相比下降了38%。停业平台、问题平台均呈下降的趋势,而且因无法满足监管的要求而进行资金清算后良性退出的“停业”平台,要多于提现、跑路困难的“问题”平台,恰恰说明了P2P行业正在朝理想的方向发展。

关于大数据风险报告

通过大数据风险报告,用户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个人信息风险、失信违约风险、关联信用风险、司法涉诉风险、大数据黑名单等情况,以及排查是否存在信息被盗用产生异常借贷行为等风险.